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呼唤”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字。

【题解】

学会阅读话题作文提示语,也是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母亲的呼唤源于真情,它是亲情的体现,用散文形式抒发出这种情感,最合适不过。这类写亲情的习作,由于比较泛滥,因而要求作者取材要新颖、独到,写作的切入口要小,视角要新,写法要细腻真切,尤其应注重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朋友的呼唤源于关心,是真心的提醒,也是真切的问候,设定情境用故事形式叙述出来,也能打动人心。不过,编故事也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可胡编滥造,要讲究艺术的真实,尤其不能忽略细节的真实。不光人与人之间需要“呼唤”,人与自然万物间也应是息息相通,彼此呼应的。满目疮痍的地球呼唤人类警醒;人类呼唤候鸟能返回早已花红柳绿的故乡。这类文章可以寓言或童话为载体,采用拟人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表达深刻的主旨。另外,我们还可以呼唤社会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们也可以呼唤舆论来支持某种公益事业等等。总之,呼唤里透出浓浓的情和爱,呼唤里充满着深切的关注和及时的提醒。当然,完全可以用提示语以外的故事去诠释话题,不受提示语限制,写出自己的新东西。其实,这种做法更受欢迎。

【同学佳作】

轻轻的—声呼唤

“慢点儿,路上小心。”每天清晨,母亲总会站在家门口,对着骑车疾驰而去的我轻轻呼唤一声。

对于这声呼唤,我早巳习以为常,有时甚至表现出对这种唠叨的厌烦。而母亲却总是一如既往地在早晨我出发时呼唤一声,这也许已经成为她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父亲打电话来让母亲去他那里帮一个月的忙, 让我住到奶奶家。我自然是十分高兴——“慢点儿,路上小心”“快回来做作业”……这类呼唤在一个月里不会来找我麻烦了。

第二天早晨一起床,我就感到无比畅快,吃过早饭,骑上自行车,耳边响起的只有风吹过的“呼呼”声和车轮转动的“吱吱”声,骑不多远心里却涌起一丝莫名的失落感,一会儿这种感觉便被解脱束缚后的畅快给取代了。

可第三天,这种失落感,却凝成一股暗流不时地向我袭来。

第四天,第五天……三个星期过去了,这种失落的感觉愈来愈强烈了,此刻,我竟希望妈妈早些回来。就这 样,在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里,一个月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像以前一样,我推起自行车要去上学, 刚骑上车,背后传来了母亲一声轻轻的呼唤:“慢点儿,路上小心。”我忽然觉得一个月的失落感一下子被捡回来了,原来这个月我缺少的竟是这些我原以为很烦人的唠叨。我转过头去,笑着对母亲说:“知道了。”母亲也笑了,笑得很幸福。

我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的呼唤也已经成为组成我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发现母亲的轻唤中浸透着深深的爱,而人不能没有爱,就像人不能没有空气和阳光。所以,我永远都离不开这一声声爱的呼唤。

母亲的呼唤中,不仅有她对我的爱,也提醒了我的爱,因为母亲也少不了我对她爱的回应。

【点评】能把日常“小事”写“大”,且写得充满真情,值得提倡。真切的感受,细腻而又动人,能引人共鸣。就生活中的一句话,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一些深刻的道理来,这同样值得提倡。

风中的呼唤

腊月二十六那天,“远在”邻村的三个儿子来电话说今年和老爸一起过年。老人刚挂完电话,就兴奋地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准备了大儿子最爱吃的“红烧鱼”,二儿子爱吃的“糖醋排骨”和小儿子爱吃的“鲨鱼烧肉”。忙活了一上午,中午扒完几口饭,就拄着拐杖去了村口,仿佛儿子今天就要回来似的。

风依然在刮,小路上扬起了许多尘土,老人依然在村口焦急地等待着,期盼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洒在他满头的银丝上,他才从那条小路上一步三回头地向家中挪去。

腊月二十七那天早晨,老人迎着第一缕阳光走上了往昔他无数次背着三个孩子上学的那条路,他停在村口,双眼望穿,在心里拼命地呼喊着:“早些回来吧,儿子!回家看看你们年迈的父亲吧”可回答他的只有寒风中扬起的尘土……

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九……

老汉好不容易挪到家,刚巧接到电话;“爸,我们哥三个有事,不能来了,下回再说吧。”老人分明从话筒里听到嘈杂的打牌声——可老人的脑海里始终盘旋着“再说吧”这三个字……老伴早逝,如今自己孤身一人,吃穿倒不愁,可那个寂寞呀……老人又照例翻出那张泛黄的照片,三个儿子在对他微笑,老人也在笑。那时,虽缺吃少穿,可孩子们笑得多么天真啊,现如今,一个个成家立业, 日子也红火了,可却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影子,……

正月里,儿孙打电话给老爷子拜年,许久许久,无人接听,于是这一回,三个儿子领着一大帮子人全回来了,可是……

也许真有很重要的事要忙吧,也许老人的呼唤他们听不见吧,也许三个儿子多年未归,不认识路了吧。可那条路,是他们曾经年轻过的父亲,无数次背他们上学走过的路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无数的老人在呼唤,年轻的朋友,你们听到了吗

【点评】时空交叉的叙事形式,使故事结构灵动而又缜密。细腻的心理刻画打动人心。选材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立意深刻,让人警醒。中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