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贺卡的变迁

记忆中的贺卡,可追溯到上世纪 80年代,那时的我还在读初中。当时,生活单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显得纯朴多了。辞旧迎新之际,同学们纷纷掏出平时不舍得用的零花钱,买上几张贺卡,选择若干好友,认真地写上几句祝福的话,或邮寄出去,或直接交到对方手上。收到的贺卡,因为不可能太多,便显得珍贵了,至少要好好保存几年。那时的贺卡,只是一张卡片,但简单而不失美观,印在上面的一些摄影、美术作品,至今还让人忘不了那赏心悦目的画面。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贺卡也“与时俱进”了。形式上,纸张越来越大,到后来,有的规格比一本 16开本的杂志还大,反而让人不方便存放;包装越来越豪华,除了贺卡本身,很多还带上了精美的信封,高档些的还在里面附上了纪念邮票之类的。在这种形势下,当年的明信片似乎掉价了,有点“身份”的人,也许都在不自觉地攀比。自然,价钱也越卖越贵,有些要十元一份,若要自掏腰包,寻常百姓哪敢问津。多数贺卡还和兑奖挂上钩,这也是贺卡变味的最关键之处。新年前后,收到的贺卡数量一年比一年多,看上面的内容呢,恰恰相反,越来越单一,基本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后来,很多人寄贺卡,连字都懒得写了,姓名、贺词都是打印的,有些连贺词也省了,打上个名字就寄过来。那方方正正的印刷体文字,一本正经,严肃得近乎冷漠,哪还能让人感到新年问候的温馨?还看过一些比较繁忙的成功人士,把收到的贺卡或自己的通讯录交给手下的人,让他们照着地址填写。原来,某某先生寄给我的贺卡,不是出于自己之手,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给我寄过贺卡呢。收到这种贺卡,明白真相后,只怕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贺卡走到这一步,已经完全偏离了它的初衷,变得和感情毫无关系了。给人家寄贺卡是为了什么?完全是为了一种形式,一次应付,它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寄给你,不等于惦记着你;不寄给你,也未必遗忘了你。寄与不寄,都是一回事儿。每年收到一大堆贺卡,如何处理?对许多人来说,只剩下一个兑奖的意义,兑奖时间一到,中了奖的交给邮局,其余的直接进垃圾筒。

当初,发明贺卡的人是否知道,这东西最终演变成这种结果?

贺卡的明天会怎样?我想,尊重市场规律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市场太小,我们就算彻底告别贺卡,也不是什么大事。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多着呢,电子时代,连曾经“抵万金”的家书都基本难觅了,谁还会在乎少一张贺卡?至于联络感情,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顺应潮流就是了,日子总是有办法过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