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斐波拉契数列

13世纪初,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是斐波拉契;他写了一本叫做《算盘书》的著作,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数学书。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其中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个题目: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 1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在它出生后的第 3个月里,又能开始生 1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 1对初生的兔子开始, 1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斐波拉契把推算得到的头几个数摆成一串: 112358……

这串数里隐含着一个规律:从第 3个数起,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那两个数的和。而根据这个规律,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加法,就能推算出以后各个月兔子的数目了。

于是,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出来的数,构成了数学史上一个有名的数列。大家都叫它“斐波拉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这个数列有许多奇特的的性质,例如,从第 3个数起,每个数与它后面那个数的比值,都很接近于 0.618,正好与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律”相吻合。人们还发现,连一些生物的生长规律,在某种假定下也可由这个数列来刻画呢。

斐氏本人对这个数列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探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人详加研究, 1960年左右,许多数学家对斐波拉契数列和有关的现象非常感到兴趣,不但成立了斐氏学会,还创办了相关刊物,其后各种相关文章也像斐氏的兔子一样迅速地增加。

斐波拉契( Fibonacci)数列来源于兔子问题,它有一个递推关系,

f( 1)= 1

f( 2)= 1

f (n)= f( n -1)+ f( n -2),其中 n>= 2

{ f (n)}即为斐波拉契数列。

斐波拉契数列的公式

它的通项公式为:{[( 1+√ 5/2]^ n-[( 1-√ 5/2]^ n}/√ 5(注:√ 5表示根号 5

斐波拉契数列的某些性质

1), f( n1) f( n -1)- f (n) f (n)=( -1)^ n;

2), f( 1)+ f( 2)+ f( 3)+……+ f (n)= f( n2) -1

3), arctan[ 1/ f( 2 n1)]= arctan[ 1/ f( 2 n2)] arctan[ 1/ f( 2 n3)]

比如: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逼近黄金分割 0.6180339887……(后一项与前一项之比 1.6180339887……)

还有一项性质,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 1,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 1

如果你看到有这样一个题目:某人把一个 8* 8的方格切成四块,拼成一个 5* 13的长方形,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 6465其实就是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这个性质: 5813正是数列中相邻的三项,事实上前后两块的面积确实差 1,只不过后面那个图中有一条细长的狭缝,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如果任意挑两个数为起始,比如 5-2.4,然后两项两项地相加下去,形成 5-2.42.60.22.835.88.8ANOAHDIGITAL 10……等,你将发现随着数列的发展,前后两项之比也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且某一项的平方与前后两项之积的差值也交替相差某个值。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项同时也代表了集合{ 1,2,..., n}中所有不包含相邻正整数的子集个数。

13世纪初,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是斐波拉契;他写了一本叫做《算盘书》的著作,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数学书。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其中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个题目: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 1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在它出生后的第 3个月里,又能开始生 1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 1对初生的兔子开始, 1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斐波拉契把推算得到的头几个数摆成一串: 112358……

这串数里隐含着一个规律:从第 3个数起,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那两个数的和。而根据这个规律,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加法,就能推算出以后各个月兔子的数目了。

于是,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出来的数,构成了数学史上一个有名的数列。大家都叫它“斐波拉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这个数列有许多奇特的的性质,例如,从第 3个数起,每个数与它后面那个数的比值,都很接近于 0.618,正好与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律”相吻合。人们还发现,连一些生物的生长规律,在某种假定下也可由这个数列来刻画呢。

斐氏本人对这个数列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探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人详加研究, 1960年左右,许多数学家对斐波拉契数列和有关的现象非常感到兴趣,不但成立了斐氏学会,还创办了相关刊物,其后各种相关文章也像斐氏的兔子一样迅速地增加。

斐波拉契( Fibonacci)数列来源于兔子问题,它有一个递推关系,

f( 1)= 1

f( 2)= 1

f (n)= f( n -1)+ f( n -2),其中 n>= 2

{ f (n)}即为斐波拉契数列。

斐波拉契数列的公式

它的通项公式为:{[( 1+√ 5/2]^ n-[( 1-√ 5/2]^ n}/√ 5(注:√ 5表示根号 5

斐波拉契数列的某些性质

1), f( n1) f( n -1)- f (n) f (n)=( -1)^ n;

2), f( 1)+ f( 2)+ f( 3)+……+ f (n)= f( n2) -1

3), arctan[ 1/ f( 2 n1)]= arctan[ 1/ f( 2 n2)] arctan[ 1/ f( 2 n3)]

比如: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逼近黄金分割 0.6180339887……(后一项与前一项之比 1.6180339887……)

还有一项性质,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 1,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 1

如果你看到有这样一个题目:某人把一个 8* 8的方格切成四块,拼成一个 5* 13的长方形,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 6465其实就是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这个性质: 5813正是数列中相邻的三项,事实上前后两块的面积确实差 1,只不过后面那个图中有一条细长的狭缝,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如果任意挑两个数为起始,比如 5-2.4,然后两项两项地相加下去,形成 5-2.42.60.22.835.88.8ANOAHDIGITAL 10……等,你将发现随着数列的发展,前后两项之比也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且某一项的平方与前后两项之积的差值也交替相差某个值。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项同时也代表了集合{ 1,2,..., n}中所有不包含相邻正整数的子集个数。

13世纪初,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是斐波拉契;他写了一本叫做《算盘书》的著作,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数学书。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其中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个题目: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 1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在它出生后的第 3个月里,又能开始生 1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 1对初生的兔子开始, 1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斐波拉契把推算得到的头几个数摆成一串: 112358……

这串数里隐含着一个规律:从第 3个数起,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那两个数的和。而根据这个规律,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加法,就能推算出以后各个月兔子的数目了。

于是,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出来的数,构成了数学史上一个有名的数列。大家都叫它“斐波拉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这个数列有许多奇特的的性质,例如,从第 3个数起,每个数与它后面那个数的比值,都很接近于 0.618,正好与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律”相吻合。人们还发现,连一些生物的生长规律,在某种假定下也可由这个数列来刻画呢。

斐氏本人对这个数列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探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人详加研究, 1960年左右,许多数学家对斐波拉契数列和有关的现象非常感到兴趣,不但成立了斐氏学会,还创办了相关刊物,其后各种相关文章也像斐氏的兔子一样迅速地增加。

斐波拉契( Fibonacci)数列来源于兔子问题,它有一个递推关系,

f( 1)= 1

f( 2)= 1

f (n)= f( n -1)+ f( n -2),其中 n>= 2

{ f (n)}即为斐波拉契数列。

斐波拉契数列的公式

它的通项公式为:{[( 1+√ 5/2]^ n-[( 1-√ 5/2]^ n}/√ 5(注:√ 5表示根号 5

斐波拉契数列的某些性质

1), f( n1) f( n -1)- f (n) f (n)=( -1)^ n;

2), f( 1)+ f( 2)+ f( 3)+……+ f (n)= f( n2) -1

3), arctan[ 1/ f( 2 n1)]= arctan[ 1/ f( 2 n2)] arctan[ 1/ f( 2 n3)]

比如: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逼近黄金分割 0.6180339887……(后一项与前一项之比 1.6180339887……)

还有一项性质,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 1,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 1

如果你看到有这样一个题目:某人把一个 8* 8的方格切成四块,拼成一个 5* 13的长方形,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 6465其实就是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这个性质: 5813正是数列中相邻的三项,事实上前后两块的面积确实差 1,只不过后面那个图中有一条细长的狭缝,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如果任意挑两个数为起始,比如 5-2.4,然后两项两项地相加下去,形成 5-2.42.60.22.835.88.8ANOAHDIGITAL 10……等,你将发现随着数列的发展,前后两项之比也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且某一项的平方与前后两项之积的差值也交替相差某个值。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项同时也代表了集合{ 1,2,..., n}中所有不包含相邻正整数的子集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