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团圆,春节最重要的主题

春节,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人过春节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也是春节最重要的情怀。

冯骥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它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个性与生活情感,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

“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也是春节最重要的情怀。”冯骥才解释说,虽然团圆也是其他一些节日的主题,比如中秋和元宵。但由于春节还是一个标志着生命消长的节日,对团圆的心理需求就来得分外深切。

冯骥才说,中国人把家庭为单位的血缘关系看得尤为重要。珍重骨肉亲情,鄙视六亲不认。一家人围着一桌美酒美食,全家老小,一个不少,泯去嫌隙,合家欢聚,尽享孝道、手足、夫妻、子孙之情和天伦之乐。于是,这种情怀使得腊月里中华大地上所有的城乡、所有家庭都变成情感的磁场。而每一次全家欢聚都必然再一次加深这团圆的情怀。

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冯骥才表示,“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人们的生命情感,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但亲情是不变的。因此,团圆一定要在除旧迎新的大年之夜来实现。

“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冯骥才说,除夕夜联结着两个农历年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人们认为,新的一年充满未知,必须小心翼翼。这种心理反映在民俗上就是种种禁忌,忌哭,忌摔碎东西,忌说不吉利的话,其实是巴望着昨日的麻烦与不幸不在明天出现。所以,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人;还要在年画上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格外欢腾和热闹。年俗,在这个新旧更替的时刻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完成一年一度的“天人合一”。

冯骥才表示,“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今天,人们守岁,一家人围坐一起谈天说地,虽然不像古人那样热闹和讲究,但依然能让我们重温家庭亲情,将过年与纳吉、祈福等联系在一起,满足人们阖家团圆的希望,而这正是守岁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很会安排春节。从报信儿的腊八到压轴的元宵,其间将近 40天。年前主要是从外边往家里忙。先是人们从四面八方往家里赶,然后是置办年货,打扫房舍,装点生活,筹划年夜饭等各类事项。这是从外向里使劲。大年三十是高潮,高潮是团圆。然后,进入新年,使劲的方向开始反过来,变为由里向外用劲。正月第一件大事是拜年。拜年先长辈后同辈,先近亲后远朋,逐渐扩大到社会的旧友熟人,最后便是元宵欢庆。就这样,年结束了,人们又纷纷回到各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只有整体地看,才能看出团圆在年中间的位置,以及它在人间的必不可少。”冯骥才强调说,当然,春节的主题不止于团圆,还有祥和、丰收、平安、喜庆、富贵等等,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中华民族集体的精神情感及其方式。“正是这种人间生活的愿望保持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的基因,一年一度增强了民族自我的亲和与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