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城市地下管线何以成了“地雷阵”

从去年“山东省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爆炸致 62死”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到“台湾高雄市 1日凌晨发生燃气爆炸,至少造成 25267伤”,再到并不少见的各种城市地陷事故,是谁让城市的地下管道如此危险?撇开客观原因,有人将此归咎于反复开挖路面,这一被称为“马路拉链”的现象究竟有多可怕?

危险的地下管线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不过,近年来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却时常发生事故,甚至是惨剧。

此次高雄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在该市前镇区凯旋及二圣路的轻轨工地,台湾相关部门称是丙烯外泄肇祸,高雄环保部门也说,华运仓储管线连接到李长荣化工,造成石化液体流到路旁的侧沟,再到箱涵,沿着雨水下水道一直流窜,最终让多家单位的地下管线发生连环爆炸。

高雄惨剧并非个案: 2013年,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随后原油进入雨水管线,最终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发生爆燃,造成 62人死亡; 2010年,南京塑料四厂地块拆除工地发生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共造成 22人死亡。

除了爆炸,因城市管线产生的其他事故也频繁见诸报端。 20138月,哈尔滨市辽阳街路面突然塌陷致 22伤,事故原因是老旧排污管线断裂,泥沙灌入人防工程洞体,最终导致地面塌陷; 201241日,一女子在北京市北礼士路人行道上行走,突然落入一个热力管道渗漏形成的热水坑,不幸身亡。

城市“马路拉链”已成家常便饭

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频发,除了管线老旧等客观原因,更多的则是因为人为因素:规划缺位、多头管理、重建轻养,最终导致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现象成为“家常便饭”,一些事故也因此而生,轻者停水、停气、断电及通讯中断,重者危险气体泄漏、燃气爆炸事故。

作为台湾地区的第一大海港城市、第二大都会,高雄城建部门经常需要挖开马路以铺设、维修各种管线,但不断的开挖又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此,高雄多年前就已开始着手建设公共管线管理系统。

2000年,高雄构建了当地的航测地形图数据库。此后,高雄工务部门又在此基础架构上建立了高雄公共管线管理系统,集成了电信、电力、自来水、雨污水、燃气、油管、水利管线及综合管线八大类管线数据资料,除了供高雄 38个相关单位使用外,更实时将道路挖掘信息公告于网站。

这套系统对预防工程安全事件的发生大有帮助,因为工程单位可以通过事先查询,得知危险管线位置,避免如埋设电力管线时不慎挖断燃气管等意外的发生。不过,高雄的爆炸事故还是发生了。

“地雷阵”怎么破?

到底该如何拆掉城市人“脚下的地雷”呢?近年来,巴塞罗那、伦敦、里昂、巴黎、东京等许多城市都在规划并建设各自的地下管道综合管廊网络,对城市地下空间采取分层布局、合理分配、集中管理,杜绝各管线业主单位自行铺设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意性,实现地下资源的有效利用。

大陆及台湾的一些城市又该如何具体借鉴海外的经验呢?针对大陆城市而言,已有北京、重庆等地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后交付使用未满 5年或大修竣工后未满 3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这些硬性规定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只是以形式化手段治理。

以美国为例,近 20年来,全美地下管线系统损坏事故中,有三成以上是因挖掘不当造成的。为此,美国对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处罚相当严厉。美国法律还规定,由于无法避免管道通过居住区,如家用天然气和车辆加油站等,所以所有天然气和电缆布设位置,必须详细报告给政府。此外,美国各州都成立了相应的一呼通中心,施工方施工前必须与一呼通中心取得联系。

城建专家指出,“拉链马路”现象本质上暴露的是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的实质,因此城市规划决策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力避政出多门的旧机制,对马路开挖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说,其根本在于改革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同时要对该尽责不尽责导致“马路拉链”现象的官员,坚决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