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理]
Cl 2的漂白性主要是因为 Cl 2溶于水生成了次氯酸:
Cl 2+ H 2 O= HCl+ HClO
HClO有强烈的氧化性,它使有色物质氧化而漂白,这种氧化作用非常迅速,且多属破坏性氧化作用,因此 Cl 2的漂白作用是不可复原的。
与 Cl 2不同, SO 2的漂白作用不是因为 SO 2具有氧化性,而是 SO 2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跟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这种作用称之为“加合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较慢,且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加热时,会有 SO 2分解出来,溶液又会变回原来的颜色,因此, SO 2的漂白作用是不能持久的。
[用品]
试管、 Cl 2、 SO 2、品红溶液、石蕊试液。
[操作]
实验一:把 SO 2和 Cl 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溶液的红色都会立即褪去。
结论: SO 2和 Cl 2都具有漂白性。
实验二:把实验一所得的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加热。
现象:通入 SO 2的无色溶液又变红色,而通入 Cl 2的无色溶液无颜色变化。
结论: SO 2的漂白作用不持久,易复原, Cl 2的漂白作用比较稳定,不易复原。
实验三:把 SO 2和 Cl 2分别通入放有湿润色布的密闭容器里。
现象:色布都变白,但 SO 2使色布变白所需时间较长。
结论: SO 2的漂白作用比氯色来得慢。
实验四:将 SO 2和 Cl 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或使之与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中。
现象: SO 2使之变红,看不到石蕊褪色; Cl 2使之变红后立即使之褪色。
结论: SO 2与石蕊作用只显示出酸性(亚硫酸的酸性); Cl 2与石蕊作用则显示出其漂白作用。
[结论]
以上实验表明, SO 2和 Cl 2都具有漂白性,但其漂白作用又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