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中秋赏月聊文化

中国文字语言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进步,一是秦朝小篆统一了文字的形体,二是隋代《切韵》统一了书面声韵。公元 601年,隋代《切韵》五卷问世,为中国音韵学奠定了基础,为唐代诗的全盛期到来作出了突出贡献。整个唐代,产生出诗魔白居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唐朝是诗的时代,全唐诗库共收录唐代诗人 2529人,诗作 42863首。

唐代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月亮始终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星体。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咏月诗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文化因子逐渐积淀,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中国月文化。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李白的月亮诗将中国月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比如松柏代表长青,绿竹代表君子风范,梅花表现傲骨,兰花代表高雅,荷花代表廉洁,杨柳寄寓离情等等。而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李白的月亮诗把他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的体认,袒露在他的诗中,这些不仅给盛唐的诗坛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无人能匹敌的精神财富。

古今文人骚客写月、颂月的诗文可谓浩若星汉。若论成就,当首推唐代的诗仙李白了。李白观月之细,举世无双,他那支神采飞扬的诗笔,变化莫测,千姿百态。李白有着独特的月亮情结,在他的笔下,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明月,有“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的孤月,有“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的秋月,有“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的海月,有“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的江月,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湖边月,有“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的溪边月等等。在李白留给后人的 1000余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竟有 320多首。月亮给了这位诗仙智慧、灵感和创作源泉,其笔下之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思不已。在此以李白的一首《月下独酌》结尾: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