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望洞庭

【原文】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文体】

五言古诗

【主题】

写景

【字词注释】

[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色融为一体。

[ 3]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作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一说是远望湖中的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 5]青螺: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年~ 842年),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刘禹锡擅于写诗,诗风朴实流畅,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其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今存诗八百余首,内容丰富,一部分是反映人民生活、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咏史、怀古、抒情的作品,一部分是融入民歌风情、民间景况的作品,还有一些描绘山川风光的作品。由于他重视友情,与友人酬唱的作品也非常多。所作多首《柳枝词》、《竹枝词》、《杨柳枝词》融入民歌特色,广为传唱。

【原文翻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螺。

【诗歌赏析】

诗的前半,写洞庭的汪洋壮阔,甚有气魄,向称佳句。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这两句写八月的洞庭湖秋水盛涨。这个“平”字用得极好,百里洞庭,湖水与岸堤平接,显得十分壮阔。“涵虚混太清”,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意象苍茫而雄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这两句写湖水的气势:蒸腾的水气,笼罩着长江南北,那喧如万鼓的涛声,摇撼着岳阳古城。雄奇壮观之景,非秋天不能多见。

这四句诗将洞庭湖博大与壮美写得淋漓尽致,为后四句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

下半即景抒情,以眼前事物作为比喻。意谓欲用世而无人引荐,在清明之世,闲居则觉羞耻。看着在位执政的人,徒然羡慕而已。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九龄能荐用他。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便隐隐透出求人帮助之意。“端居耻圣明”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自己的心迹,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进一步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