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2013高考新课标 II试题解析( 2

26.15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6.0 gNa 2 Cr 2 O 7放入 100 mL烧杯中,加 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 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 B中。A中加入 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 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 9095℃,在 E中收集 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 7577℃馏分,产量 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 Na 2 Cr 2 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3)上述装置图中, 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____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易迸溅( 2)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 4c

5)下( 6)即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51

解析:( 1)其他溶液与浓硫酸混合,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将其他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容易引起酸液迸溅。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溶液暴沸。若忘记加入沸石,应将烧瓶先冷却,然后再补加。

3B为分液漏斗,有瓶塞和控制液体流速的活塞; D为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漏,防止活塞堵塞或松动造成无法正常使用。

5)正丁醛的密度小于水,因此水在下层。

6)温度过低则不利于正丁醛的蒸出,温度过高则正丁醛可进一步被氧化。

74.0 g正丁醇理论上可生成正丁醛的质量为= 3.9 g,则本实验中正丁醛的出产率为= 51%

27.14分)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 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 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 MnO 2

回答下列问题:

(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 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________。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_____________。

(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 ZnCO 3· xZn (OH) 2取干操后的滤饼 11.2 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 8.1 g. x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 2+Mn 2+ MnO 4+ 3 Fe 2++ 7 H 2 O= 3 FeOH 3↓+ MnO 2+ 5 H+

2 MnO 4+ 3 Mn 2++ 2 H 2 O= 5 MnO 2↓+ 4 H+ 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

2)置换反应镍

3)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入 1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已经洗涤干净

41

解析:该反应的流程是先将工业 ZnO用稀硫酸溶解,然后加入高锰酸钾除去铁和锰,再加入 Zn除去镍,再加入碳酸钠将 Zn沉淀,煅烧沉淀得到纯净的 ZnO

1)在适当的 pH下,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溶液, Fe 2+被氧化为 Fe 3+,形成 FeOH 3沉淀, Mn 2+被氧化 MnO 2,铁、锰以沉淀形式过滤除去。pH过低,则铁、锰不能形成沉淀,无法除去。

2)溶液中的 NiNi 2+形式存在,加入 Zn则发生反应 Zn+ Ni 2+= Zn 2++ Ni因溶液显酸性,同时还会发生反应 Zn+ 2 H+= Zn 2++ H 2↑。

3)洗涤沉淀主要是为了洗去 CO 3 2 -SO 4 2 -,检验 SO 4 2 -操作简单、干扰性小、现象明显,因此只需检验水洗液中是否含有 SO 4 2 -即可。

4)设 ZnCO 3· xZn (OH) 2的物质的量为 nmol,则有 125 n+ 99 n· x= 11.2;( n+ n· x)× 81= 8.1;解得 n= 0.05x= 1

28.14号)

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 0.10 molA (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 (g) B (g)+ C (g)H=+ 85.1 kJ· mol -1

反应时间 (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 (p)的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 1)欲提高 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

( 2)由总压强 P和起始压强 P0计算反应物 A的转化率α (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平衡时 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

( 3)①由总压强 p和起始压强 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 n和反应物 A的物质的量 nA), n=___________ molnA)=___________ 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 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 a=__________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 cA)变化与时间间隔(△ 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 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 cA)为_____________ mol· L -1

答案:( 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 94.1%

3)①

0.051达到平衡前每间隔 4 hcA)减少约一半 0.013

解析:( 1)欲提高 A的转化率,则需使平衡右移。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总数增加、吸热的反应,因此可升高温度、减小压强使平衡右移。

2)相同条件下,同一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压强比。根据方程式,若有 xmolA分解,则生成 xmolBxmolC,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 xmol,故气体增加的物质的量等于 A分解的物质的量,因此气体的增加量比上气体的初始量则为 A的转化率,则压强的增加量比上初始量亦为 A的转化率,故有 A的转化率为=

将平衡时容器的总压强与初始时容器的总压强代入上式,可得 A的转化率为 94.1%

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用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因此不能用压强代替,需通过转化率与初始量计算出各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再按照平衡常数的计算规则计算。

3)①根据相同条件下,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故反应后体系的总物质的量为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体系增加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也是反应消耗的 A的物质的量,因此 A剩余的物质的量为,化简后即为

②因 nA)=,将 4 h时的压强及初始压强代入可得 nA)= 0.051 mol,容器体积 1.0 L,则 a= 0.051观察表中 4个数据可得出规律,依据规律可计算出 12 h时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