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 F 1、 F 2,当它们间夹角为 90°时合力大小为 20 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 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解答: B
解析:设 F 1= F 2= F,当它们间的夹角α= 90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得合力为:
,所以
。当夹角为 120°时, F合′= F= 10
N。
当两个分力 F 1和 F 2间夹角变为β= 120º时,同理画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因此其合力为: F′= F 1= F 2= 10
N。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B.合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C.合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解答: ACD
解析:由于合力的大小在:| F 1- F 2|≤ F合≤| F 1+ F 2|,从中知,合力的大小可以等于任一个分力也可以大于任一个分力,但必须介于| F 1- F 2|与| F 1+ F 2|之间.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CD。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 P连接, P与固定挡板 MN接触且 P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 P此时刻受到外力的个数有可能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解答: AC
解析:当斜面体 P与挡板只接触而无挤压时, P仅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 2个力作用;当斜面体 P与挡板接触并发生挤压时, P受重力、弹簧的弹力、挡板的弹力和摩擦力等 4个力作用。
4、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m 1和 m 2的木块 1和 2,中间用一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 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解答: A
解析:以木块 1为研究对象,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有弹簧对木块 1的拉力与木块 1的滑动摩擦力平衡,即:

解得:
,所以 A正确。
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绳对球的拉力 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N将( )

A. F逐渐增大, F N逐渐减小
B. F先增大后减小, F N逐渐减小
C. F逐渐增大, F N逐渐增大
D. F先减小后增大, F N逐渐减小
解答: D
解析: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以小球为对象,受重力 mg、绳对球的拉力 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N三个力。三力使小球处于平衡状态,三力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在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的过程中,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 F先减小后增大, F N逐渐减小,所以 D正确。

6、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 0.40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 g= 10 m/ s 2)( )
A. 1.6 m
B. 2.4 m
C. 3.2 m
D. 4.0 m
解答: C
解析:选取演员刚接球时的状态分析,此时空中有三个球,由于相邻球运动时间间隔皆为 0.4 s,考虑到小球运动的对称性特点,在最高点刚好有一个球。因此球上升或下落的单向运动时间为 0.8 s,故球到达的最大高度为:
,正确答案为 C。
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 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 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内以速度 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内以速度 v 2做匀速运动,已知 v 1≠ v 2。则(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确定
解答: A
解析:假定 v 1> v 2,作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

图象下方包围的面积值等于位移值,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位移值应该相等。从图象可知看出, t 1< t 2,甲先到达目标。当 v 1< v 2时,可作类似分析,结论也应该是甲先到达目标。
8、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 t0。如果站在四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解答: C
解析:放手时的高度增大,前一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增大,故后一个小球再运动绳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将减小。
9、如图所示, A、 B两物体相距 s= 7 m,物体 A以 v A= 4 m/ 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 B此时的速度 v B= 10 m/ 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 2 m/ s 2。那么物体 A追上物体 B所用的时间为()

A. 7 s
B. 8 s
C. 9 s
D. 10 s
解答: B
解析:物体 B从开始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
,在些时间内 B前进的距离 s B=
= 25 m, B前进的距离 s A= v A t= 20 m。故此时刻 A、 B相距( 5+ 7) m= 12 m,所以再经过 3 sA才能追上 B,故物体 A追上物体 B所用的时间为 8 s。
10、甲、乙两物体相距 s,同时同向运动,甲在前面做加速度为 a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乙在后面做加速度为 a 2、初速度为 v0的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 a 1= a 2时,只能相遇一次
B.若 a 1> a 2时,可能相遇一次
C.若 a 1> a 2时,不可能相遇两次
D.若 a 1< a 2时,一定相遇
解答: ABD
解析:设甲、乙两物体经 ts相遇,则有

所以:

若 a 1= a 2,则
,相遇一次;若 a 1> a 2,且
时, t有一解或两解,即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也可能相遇两次;若 a 1< a 2,则
,而 t> 0,所以相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