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高中:只为高考那一个三位数?

高考快到了,我不由得想起一封信,一封来自高中生的信。那封信开头就不同凡响:“今天,细雨绵绵。窗外田里的烟草居然竟相开了花。作为注定被焚烧的植物的花,是幸,还是不幸?

接下去,他开始自我介绍。容我隐去真名实姓,姑且称之为阿强。去年六月,作为一直是乖孩子的他从南方某个县城“一所平凡得如沙砾一般的中学初中部”毕业,被保送到市里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即尖子班),并且是班长。“如果不是那一天,我想我会一辈子奉行我的‘乖孩子’政策,同无数华夏学子抢考好大学,然后考个公务员什么的,最后死去。

那一天,发生了什么呢?也算不上发生了什么:一位同学把我拙译的村上小说《且听见吟》放在了阿强书桌上。于是阿强“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文学”。一年内看了十二本村上作品。加上莎士比亚、菲茨杰拉德、普鲁斯特、高尔基和徐志摩、沈从文、林徽音、鲁迅、杨绛、钱钟书、龙应台、舒婷、林清玄,以及简媜、苏轼……,高一的他总共看了大约四十本文学作品。而这都起因于那一天的那本《且听风吟》。《且听风吟》打开了阿强“心里的眼”。

与此同时,作为“尖子班”班长的阿强开始觉得自己同学校之间越离越远了。他这样写道:“正如二十世纪后期苏联勃列日涅夫进行的‘经济杆杠’、‘企业能动性’等改革尽皆成了空话一样,国内高喊的‘素质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过是一纸空文。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都在盯着每次考试后的排名榜。分数分数分数,归根到底,他们要的不外乎那几个空洞的数字。学知识、看书,早已没了新文化运动时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热血。我只看到在‘社会’这片几近荒漠的草原上,无数名为学校的巨兽都疲惫不堪苟延残喘地向高考扑去。……忍痛割断情思,把一本本书尽销箱底,残忍杀戮心中一个个名词。紧扣心扉,不惜献上青春的一切。春花、秋月、清风、浪涛、一枚绿芽、一川烟雨,统统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只为了,三年后那一个三位数。

阿强随后问我:这真是对的吗?这样一味追求好大学真是对的吗?他大概知道我无法回答。于是自问自答:“想来也是理所应当。我们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在本质上同村上君为之徘徊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很相似的。人们焚琴煮鹤,看不见自己早已满心疮痍。

最后,阿强这样表示:“我只能遥望盛唐,遥望古希腊,尽我力气再做一本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