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漫话探险

【写作指导】

所谓探险,就是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对我们一般学生来说,由于年龄、体力、经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虽然不可能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影视、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很多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这就给我们的作文提供了素材,据此,可以衍生出很多写作思路。

一、叙写真正探险者的故事。虽然我们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险,但是我们身边或许有人正进行着探险,可以叙写他们在探险中的故事,传达出他们在探险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或是叙写探险者探险前后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抒写出探险者的真实生活,折射出社会对探险的态度。

二、叙写自己的探险小故事。虽然我们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险,但是也可能有着一定小范围内的探险。比如星期天与同学相约,去附近山中的一个很少人进的山洞考察;或是参加过某次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详细地写出“探险”过程,并在结尾写出本次小“探险”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三、读后感或观后感。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经历都充满传奇色彩,可以从书籍或影视中锁定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探险经历,选择最能触动自己的某一点入手,抒写自己从他们的探险故事及探险精神中所得到的深刻感悟。

四、评议探险。探险,既是探索也是冒险,所以人们持有不同的态度。那么,你是怎么看待探险这一行为的呢?据此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无论支持或是反对,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最后结归全文。

【同学佳作】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鲁滨逊自小酷爱探险, 19岁那年出海因船沉而流落到无人的荒岛的故事。他靠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智慧,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 27年后,最终离开了荒岛回到家乡。

故事情节无疑是精彩曲折的,但最打动我的却是鲁滨逊面对困境时不畏惧不妥协的精神。

当鲁滨孙被巨浪送到那个荒岛上后,面对荒无人烟的孤岛,他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做面包……如果不是遭遇这样的海难,谁都难以想像,一个在家什么都不会做的一心只想出海大发财的“浪子”,却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成为一个家务活样样精通的行家里手。鲁滨孙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他那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畏惧困难的勇气。

除此之外,鲁滨孙面对困境时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也是他能走出荒岛的另一关键因素。在荒岛造船时,第一造船,鲁滨逊光砍树就花了数月,做船又用了几年的时间。试想一下,用几年的时间去造一只船,那需要何等的耐心与毅力啊?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船做好了,却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数年的心血白费了,船还得重做,这简直可以让人疯掉的事情。但鲁滨孙没有放弃,最终还是另造了一只船,离开了这个生活 27年的孤岛!想想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也许鲁滨孙就一辈子老死在那孤岛上了。

读完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甚至改变了我以往的一些观念。从鲁滨孙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类身上巨大的潜能。平时在我们看起来天大的困难,但是一旦进入那种困境,只要你有乐观的不妥协的精神,只有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我们总是能战胜困难,走出绝境的。当然,这首先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比起鲁滨逊来,我们这些当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说像鲁滨逊那样历经磨难,即使是一些不顺心的芝麻般的小困难也能轻易地将其打倒。经常从报纸和电视上得知,每年都会有许多学生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其中的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了几句、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是老师批评严厉了些,有些人甚至还抱着“视死如归”的气势。这与鲁滨孙身陷困境却乐观求生的精神相比,多么的可笑并且可悲呀!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我希望我的同龄人们都能看看《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把鲁滨孙作为我们的一面精神旗帜,让我们从此懂得坚强,拥有耐心,学会积极乐观的生活,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点评】

习作最大的亮点全文条理清晰,按“读——感——联”三步,很清晰地写出自己读《鲁滨孙飘流记》后的感受。读,就是读小说,既简括小说;感,就是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联,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由小说本身拓展到生活本身,使立意更为深刻。

其次,文中过渡句用得很妙,除“读——感——联”三步中均有过渡句外,还有使用了部分过渡词,如“除此之外”、“当然”等,使全文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习作中结合小说对鲁滨孙的精神品质分析很到位,但在联系现实这一版块中,感觉有些单薄。尤其是文中的有一句说是“读完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甚至改变了我以往的一些观念”,但到底改变了“我”什么样观念,后文并没有交待。所以,在文中可以对这一问题展开阐述一下,这样更能体现《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对我的影响及其巨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