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考场作文创新布局“七招式”

清代曾国藩说得好:“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谋篇布局就是作文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考试说明》在作文“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构思新巧”的目标,既要“新颖”,又要“巧妙”。考场作文理应在谋篇布局方面创新求异。具体说来,有这样七种招式可以为你迅速布好考场作文之局。

一、关键词挈领式

一篇作文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关键词串联文意,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天津考生的《如花的女生》,开篇表明“我们班的女生也是各有各的特点,让人心生无限的羡慕”,然后用关键词领起下文:

1.丁香花;

2.杜鹃花;

3.蔷薇花。

作文第一部分直接过渡到“好女孩就像一朵丁香花,香了自己,也芬芳了别人”,后两部分分别点出“那次小兰害羞得一脸通红,燃烧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像盛开着的火红的杜鹃花”以及“她就像一朵蔷薇,有刺但美丽”——所写内容涉及三位女生,表现出她们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全文构思精巧,文笔简洁,篇幅不长却写得风趣生动,让读者真切地看到了“我们‘ 90后’身上的无穷的活力”。

【迷津导航】

用“关键词挈领”谋篇布局,也适宜于写作议论文。写议论文时,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语。对核心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恰当地提取关键词。例如以“说‘自律’”为题作文,围绕“自律既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又是一种锻炼好品质的方法和手段”,可提炼出三个关键词——“自爱”“自省”“自控”,然后分论“自律首先表现为自爱,自爱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形象,珍惜自己的名誉,珍爱自己的生命”,“自律又表现为自省,自省即自我反省,就是经常地、冷静地回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改正自身错误”,“自律还表现为自控,自控即自我控制,就是对自己进行监督、引导和督促”。

二、寻求条件式

寻求条件式布局,即借助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题意拓展开来,形成分论点以构成全篇轮廓。例如全国卷满分作文《等待》,先顺着材料入题——“被游客赶走的老鹰,并没有立刻飞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食物,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它成功了,它用等待换来了成功,由此可见等待也是一种成功”。接着进入正文部分,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分解成四个分论点:

1.等待需要耐心;

2.等待也需要自信;

3.等待更需要勇气;

4.等待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以上句子各领起一段论述,四个段落间构成排比段。这样的结构整体性很强,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迷津导航】

在“寻求条件式”结构中,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考生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不妨围绕中心论点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用来铺开文章的“条件”自然可以生成。就以上面所举作文为例,可以在设定“等待也是一种成功”的中心论点之后,反问自己“为什么说等待也是一种成功呢”,甚至可以把这个问句直接写进作文中,以引领自己的思路。反问之后,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自然会寻求“条件”来“自圆其说”——这些条件也就是“耐心”、“自信”、“勇气”、“努力”。在你想不出条件的情况下,不妨“逼问”自己一下。

三、借用诗句式

这一式对记叙、议论两种文体都适用。它指的是用若干有针对性的诗句或名言,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比如安徽卷满分作文《忘不了》,考生选取海峡两岸的华夏儿女作为抒写对象,深切表达了因感念大陆、思恋故土、心怀感动而出发的美好情怀。在“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一语的统领下,分写的内容都以诗句发端:

1.“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他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2.“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如此处理,整篇文章扣题紧密、脉络清晰,而且底蕴丰富,容易获得阅卷教师的好评。

【迷津导航】

“借用诗句式”方法更适用于有一定文学积淀的考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所选用的诗句要切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或是要巧妙过渡以使诗句与文意相关联,决不能使二者相割裂。比如上面的例文,在写思恋故土的游子时,引用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就非常贴切,尽管只是一句诗,已画龙点睛地提升了整篇作文的品位。例子有很多,比如可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思亲主题的作文,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自信主题的作文,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友情主题的作文等等。考生可在日常的复习中多做归纳,以备考场之需。也要注意,用得烂熟的诗句尽量少用,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文意陈旧,不易生新。

四、比喻拓展式

这一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作文题目拓展为若干个比喻句,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作为通篇骨架,再充实成文。比如江西卷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寒窗十载,从小至今,语文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学科”,接着主体部分则巧妙地将主旨句一分为三:

1.语文是一本日记,记载着我的成长经历;

2.语文是一种交通工具,载着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3.语文是一部历史片,带着我穿越时空,驰骋古今。

三个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透露出语文对作者的熏陶与感染,表达出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条分缕析而不失轻松地诠释了“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一题旨。

【迷津导航】

如果想采用这种方法,动用你以前做造句练习时所形成的储备就已经足够了。这里再介绍一个拟出比喻句的好方法:先抛开本体(如“语文”),设定几个自己熟悉的喻体(比如球赛、电影、流行歌等),再把喻体与本体相钩连——比如,“语文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让我在做完枯燥的数理化后得到全然的放松”;“语文是一场经典的电影,美轮美奂,意味幽长,让我品味不尽”;“语文是一曲曲动听的流行歌,永远流淌在我心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一开始硬想“语文像什么”,可能绞尽脑汁也无所得,不妨逆向思维,尝试一下上述技巧。考生可以在闲暇时间里多观察,多思考,试直接援引生活中的物象做比喻,在考场上自然而然能顺利造出比喻句。会写比喻句,“比喻式”作文自然不难了。

五、情感倾诉式

这一式适用于以叙事、抒情为主的作文。根据题目限制和表达需要,选取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读来往往能感动人心。比如江苏卷有篇满分作文《怀想天空》,很有代表性。作文深入剖析“民族魂”鲁迅的“天空”,所写材料分别由深情的呼告句领起:

1.先生,你的天空充满热血,让人向往;

2.先生,你的天空充满愤慨,让人深思;

3.先生,你的天空充满爱国的热情,让人仰望,让人敬畏。

由“充满热血”到“充满愤慨”再到“充满爱国的热情”,考生激情洋溢,使读者对鲁迅“天空”的理解渐趋深入,对其精神与思想的把握更为精确。读者从作者的倾诉中,不仅能看到那位瘦弱的老人执著前行的背影,还可看到苍茫天地间一根挺立不倒的脊梁对后来者的深远影响。

【迷津导航】

只要做到两个点,“情感倾诉式”也比较容易掌握。这两个点是:一要设定一个具体的“倾诉对象”,让感情的抒发有突破口,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漫无目的。二要学会“设境”——在某种情境中触发情绪。具体说,是要让自己在想象的特定的情境中触发情绪,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抒情作文,力求收到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运用“情感倾诉式”,就权当自己平常跟别人说话一样,文思极易如泉源——只要注意将其润色为书面语言,这种方法对你来说就没有什么攻而不克的了。

六、纵向层进式

这一式适用于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作文。它的特点在于:抓住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表现中心,构成纵向的层进关系。上海卷优秀作文《他们是一群理性的思考者》就是如此:

1.人类历史是由理性的他们推动;

2.然而,时代回敬了他们什么;

3.其实,理性并非只是圣人的特权。

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才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然而“他们”却承受着时代种种非理性的不公。这种关注就不是停留在一般层面,而是对时代理性的深沉呼唤。文中的“他们”均以“理性”冠之,主题集中;主体部分层层推进,渐入佳境,将“理性地想、理性地做,人们相信,这是一条没有灰尘的路,相信所有愉快的梦都会通过,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与他们相认”的主旨拓展到了极致。

【迷津导航】

简单地说,采用“纵向层进式”写法,就是从“起因”“过程”“结果”几个环节剖析主题,体现一种纵向的发展,求出最终的结论。就以上面例子来说,作者是围绕“理性的思考者何去何从”展开论述的:即“理性思考者从哪里来(因推进人类历史而被赋予“理性思考者”称号)”,“理性思考者走在了什么样的道路上(遭受着历史的不公正待遇)”,“理性思考者通往何方(我们会与他们相认)”,对“理性思考者”的论述全面而充分,让读者透彻地认识到“他们”这一群“理性的思考者”。“纵向式”写法看似不好握,其实只要抓住“起因”“过程”“结果”几个环节,一一写清,就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

七、反复咏叹式

具体是指把体现作者重要观点或深挚情感的语句在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

比如全国卷河南考生的《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聚焦共和国总理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紧扣“赞美”行文,内容集中;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叙事中融入了浓浓的感情,描写时带出感人的细节,令人不能不动容。作者以“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作为议论中心和行文线索,这一感叹前后复沓五次,有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另一位河南考生的《孩子,别哭》,同样结构严谨。在文中,“孩子,别哭”共出现八次,或拟为标题,树旗明旨;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它如同思想的红线,有机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气呵成,使情感抒发淋漓尽致。

【迷津导航】

以“反复咏叹式”布局,前提条件是寻找到一个“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或者是一片风景……这个“点”当然是在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内找到的,它既是题意的最好体现,又是情感的最好浓缩。“动情点”有时是“心痛的感觉”,因为我们情感中最能留下痕迹的就是“创伤记忆”。另外,“痛”与“爱”是紧密相连的,在寻找“动情点”时,我们应从“痛”与“爱”两方面着眼,在自我的生命中追寻最珍贵的情感。找到这个点是最为关键的,接下来,就只是将其反复使用和展开论述的问题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反复式”的写法都只是在重复一句话,不能点出明确的分论点,所以各段的论述一定要避免重复。否则,就是通篇冗言赘语,一点价值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