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反弹琵琶,巧出新意

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写作时,针对所给的作文题目、材料或话题,不依照惯例表达正面的意见,而是突破思维定势,逆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正如宋代魏庆之所说:“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要想在作文中“反弹琵琶”出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思巧“反弹”

构思作文时,可根据某些题材的可逆性,避开思维的正向定势,而从与之相反的方向构思谋篇,营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比如,以“谎言”为话题作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构思,必然对谎言持否定的态度,而美国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就是讲述善意谎言的经典之作:身患肺炎的穷学生琼西望着窗户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想到自己凄凉的人生而感到绝望。她说最后一片叶子就代表她,叶子飘落,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充满爱心的画家贝尔曼在墙上精心画出了一片“永不凋零”的绿叶,用这个善意的谎言保护了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

二、选材巧“反弹”

选材上的“反弹”就是在文中选用独特的、鲜为人知的材料,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鲜为人知的材料,符合人们喜好新奇的心理,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佳作秀台之二的《回家》这篇文章选材上跳出了文题提供的常规思路,另辟蹊径,写母亲不让“回家”,从反面选材,自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问为什么母亲不让儿子回家。在揭示答案的过程中,故事情节显得跌宕起伏,母亲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这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此选材可谓开创了一条反弹琵琶、出新升格的思路。如以《母爱》为题,写作时大部分同学总是围绕母爱选取一两件典型事例,写母亲如何关心、爱护、教育、抚养以及实施的方法。而有的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选取了一两件写母亲对自己爱得“过头”的事例:如不让做家务,说是怕累、怕脏;不让女儿交朋友,说是怕学坏;逼着孩子吃他们认为有营养的补品,穿一些昂贵的“名服”等,实际上这些爱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能让他们明辨是非,母亲将自己对子女的溺爱、宠爱、无知的爱当作是真正的爱。这样选材,立意就成了呼唤得到真正的母爱,成了不同凡响的佳作。

三、观点巧“反弹”

观点“反弹”是指在作文中勇于打破常规,着意于从某种固定观念的反面或对立面想开去,亮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进而立意作文。 如:“开卷未必有益”、“人言不必畏”、“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等等,这些都是观点上的巧“反弹”。

四、写法巧“反弹”

写法上“反弹”,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想到别人直写,自己就用曲笔;正面描写,自己就侧面描写,这样的文章往往会令人掩卷不忘。清代学者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一位作家在悼念文友英年早逝的文章中,不正面写失去文友的悲痛,而将文友的去世写成一次远行,并写他在另一个乐园里找到了安居之地,仍然有许多亲朋他,照顾他。这种以乐写哀的方法,使哀愈深,情愈浓。再如《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就不从正面去描绘,而是从帐下将士听到刮骨声战战兢兢、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神武。这种写法上的“反弹”,使构思更新颖,主题更突出。

反弹琵琶,奏出佳音,首先要打破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敢于“脱套去陈”,发人之所未发。其次要善于辩证分析,抓住事物的多方面的联系,对陈旧的思维模式作多向的、逆向的甚至“异端”的创造性思维,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反弹琵琶”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材料及题目都可以逆向求异。“反弹”也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背景中进行,务必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有悖真理,有些问题不能反弹,如国家尊严,民族大义,人格气节,基本道德规范等等。否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反弹”变成“乱弹”,结果会适得其反。

【同学佳作】

聆听李后主

苏州市一考生

南唐亡了,顷刻间,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你只是独自登上高楼发,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无言,只能无言。

你是一个诗人,一个愁比江水更多的诗人,不然你怎么会吟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千古名句。

然而你只是一个诗人,一个愁比江水更多的诗人。你不该为帝,不该君临天下。你不懂什么治国方略,更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大臣们感叹得对,“百无一用是书生”真是妙手偶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为阶下囚的你是多么的委曲求全。即便是在梦里,也只能一晌贪欢,沦为亡国奴的耻辱你怎会忘记?对于故乡你又何尝不思念?所以你才会发出“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

其实,你真的是一个善人。要不,当兵临城下时,你怎会连仗也不打就投降?你知道如果两军兵戎相见,百姓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们的性命,你选择了放弃江山,放弃皇位,所以当你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昔日臣子的耳边时,他们纷纷抱头痛哭。你是一个心慈手软的皇帝,可为何要做一个心慈手软的皇帝?你难道不知道做皇帝的都应该心狠手辣吗?

因此你注定要亡国,注定要成为亡国之君。可是如果你不是丢了江山,你又怎么会成为一代诗人,又怎么可能写出如此优美之作?你失去了很多,但你得到的更多。那些流传下来的作品就像鲜花一样芳香。我知道那是你生命的延续,流芳百世,难道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吗?

但愿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也有芳香,而不是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寂寞吟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评】

这篇文章,打破常规,反弹琵琶,出奇制胜。一个纵情声色、不修政事的亡国之君,历来贬者多,颂者少。小作者却超越传统观点,赞颂南唐后主生命的芳香,给负面人物“平反”:一是后主主动投降,避免交战枉送百姓性命;二是后主留下了许多好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小作者的“平反”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