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若干思路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联系高中数学的重要纽带.它是初中《代数》中“函数及其图象”中的难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又是重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应恰当地选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选择得当,解题简捷,若选择不当,解题繁琐.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下面举例说明.

思路 1、已知图象过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它的一般形式:较方便.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 1,- 9)、( 1,- 3)和( 3,- 5)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设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由题意得:

解之得

∴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思路 2、已知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值或最小值,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用它的顶点式较方便.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 1,- 2)且图象经过( 110),求解析式.

解:设抛物线,由题意得:

∵抛物线过点( 110

即解析式为

思路 3、已知图象与轴两交点坐标,可用的形式,其中为抛物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也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 50),( 20),且图象经过( 3,- 4),求解析式.

解:设所求解析式为

∵图象经过( 3,- 4

即:

则所求解析式为

思路 4、已知图象与轴两交点间距离,求解析式,可用的形式来求,其中为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其中一个与轴相交的交点的横坐标.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是 2,且过( 21)、(- 1,- 8)两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由已知

又由已知得:

解之得:

∴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思路 5、由已知图象的平移求解析式,一般是把已知图象的解析式写成的形式,若图象向左(右)移动个单位,括号里的值就加(减)个单位;若图象向上(下)平移个单位,的值就加(减)个单位,即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平移后的抛物线形状不变,大小不变.

5、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求所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向右平移 2个单位得:

即:

再向上平移 3个单位得:

即:

∴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思路 6、已知一个二次函数,要求其图象关于轴对称(也可以说沿轴翻折);轴对称及经过其顶点且平行于轴的直线对称,(也可以说抛物线图象绕顶点旋转 180°)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先把原函数的解析式化成的形式.

1)关于轴对称的两个图象的顶点关于轴对称,两个图象的开口方向相反,即互为相反数.

2)关于轴对称的两个图象的顶点关于轴对称,两个图象的形状大小不变,即相同.

3)关于经过其顶点且平行于轴的直线对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不变,开口方向相反,即互为相反数.

6;已知二次函数,求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图象关于轴对称;( 2)图象关于轴对称;( 3)图象关于经过其顶点且平行于轴的直线对称.

解:可转化为,据对称式可知①图象关于轴对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即:

②图象关于轴对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即:

③图象关于经过其顶点且平行于轴的直线对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即

思路 7、数形结合式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此种情况是融代数与几何为一体,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只要充分运用有关几何知识即可达目的.

7、设二次函数图象与轴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若,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在中,

又∵

设所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即

,得:

所以所求抛物线为:

思路 8、对于综合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以二次函数为背景来设计的综合题大多作为中考的压轴题,是用来拉开分数档次的试题,它一般以二次函数为中心,与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此种题型集初中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于一身,沟通了许多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解题时,要根据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建立等量关系,求出函数关系式或由函数图象中的几何图象,运用数形综合方法解决有关函数几何问题.只要将各知识点的问题予以解决即可求解.

8、如图, EB是半圆 O的直径, EB= 6,在 BE的延长线上取点 P,使 EP= EBAEP上一个动点( A点与 E点不重合),过 A作⊙ O的切线 AD,切点为 D,过 DDFAB,垂足为 F,过 BAD的垂线 BHAD的延长线于点 H,连结 EDFH,设,求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连结 BD

EB是半圆 O的直径

∴∠ EDB= 90°

的切线

由条件,与 AP重合时,有

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