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突破常规避俗套——记叙文结构速成技法(一)

记叙文从小学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现在,应该是运用娴熟才合常理,但是实际上大部分考生的记叙文写作思路仍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顺序一路写下来,平铺直叙,难以出彩,不易获得高分。正因为是大家都熟悉的结构模式套路,就越不容易突破,所以必须另辟蹊径,力求达到起伏跌宕或平淡中见神奇的阅读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掌握的考场记叙文结构思路。

一、一线串珠式

一篇作文,总需要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考生只要找准这条“线”,就能够很快把一串“珠子”穿连起来,构成一篇井然有序的作文。生活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如果不能从中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再美好的人生也会变得杂乱无章。那么,如何构建“一线串珠式”作文呢?我们以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为例,说明此种作文结构的特点: 1.标题明示线索,即直接在标题上表明线索。小说《药》采用了“双线交叉,明暗搭配”的结构模式,故事情节紧紧围绕“药”(救治华小栓之“药”与救治民众精神之“药”)展开,把线索“药”作为标题则极为醒目。 2.开端直接入题,亮出线索。为使读者一上来就抓住小说主脉,《药》的开头就写道:“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开门见山交代华老栓起身买“药”的举动。 3.主体部分多次出现线索,贯穿全文。《药》的明线是:老栓买药——小栓吃药——众人议药——药无疗效。 4.结尾回扣标题,升华主题。《药》的末尾,华大妈和夏四奶奶清明节都来上坟,“药”双线合一,惋惜地指出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暗示人们去思考救国救民的良方,寓意深远。

如果你觉得对大师的作品或时代背景有距离感,那就读一读下面这篇 2009年高考湖北省满分作文《站在老屋的门口》吧。

【范文赏读一】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以“老屋”为线索,追溯往事,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串联起来,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表达了“我家”祖孙三代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的难于割舍的依恋之情,亲切感人。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本文的笔法不由地让人联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可以说这位考生深得其味。

【小试身手】

认真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并尝试采用“一线串珠式”结构。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为记叙文。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字。⑤不得抄袭。(改编自 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写作导引】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声音”是引入作文要表达的对象,“牵动”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牵动你内心深处”是作文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或艺术的。作文重在描述牵动的过程:即为什么牵动,怎样牵动。整篇作文应抒发对这种声音的怀想、由衷赞美等感情。

二、波澜起伏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物总是处在不断演变之中,写记叙文时也就有必要设计起伏跌宕的情节,突出感情的变化。在叙述事件的转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考生强烈的感情变化,读者(或阅卷老师)也随之受到感染,情感的琴弦被拨动。这样的结构形式一方面使情节变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利于抒发考生充沛的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此类作文往往因此得到高分。请看下面一篇由吉林考生写的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高分作文。

【范文赏读二】

小姨和查理斯先生

小姨 18岁那年,只身去德国求学。走进陌生国家和陌生人群的兴奋刚刚退去,她就陷入了外公去世的悲伤以及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中。

一天,为了排遣悲伤和减轻压力,小姨去了离她住所最近的市场。在那里,她看到一位与外公年龄相仿、拄着手杖、走路摇摇晃晃的老人,就赶忙跑上前去接过老人手里的那袋苹果,帮他恢复了平衡。

“谢谢你!”老人用德国男人特有的绅士语调说,“我没事了,别担心。”他那对明亮的蓝眼睛洋溢着笑意和善良。“可以跟你一起走吗?”小姨说,“我想确保你的苹果不会过早地成为苹果酱。

小姨和查理斯先生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一路上,查理斯先生拄着手杖走得十分吃力。到了他家,小姨帮他放好苹果,又为他做了晚餐,并问他以后可不可以再来看他。查理斯先生微笑着说:“当然可以。

此后的每个星期,小姨都要拜访查理斯先生两次。小姨每次进屋时,老人都坐在椅子上,手杖则靠在墙边。他看到小姨时总是分外高兴。他们边准备晚餐边聊天,小姨告诉查理斯先生说她很对不起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去世前整整两周,她赌气没跟父亲说一句话。查理斯先生偶尔会开导小姨,但大多数时候,他都默默地听小姨讲话。老人很快在小姨的异邦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一个月后,面临期末考的小姨在固定的探访日期来临前去看望查理斯先生。看到查理斯先生行动自如地在花园里工作时,小姨惊呆了。“这是那个离不开手杖的老人吗?”她这样问自己。这时,老人也发现了小姨,看到小姨惊讶的表情,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老人告诉小姨,他们在市场相遇那天,他刚刚扭伤了脚踝。那天过后没几天,他就能正常走路了。如果只是为了让小姨帮他做几顿饭,显然没必要这样装可怜,但小姨再次来到他家里时,他发现小姨非常不快乐。他说,正是那次会面,让他决定帮助小姨这个善良的中国女孩。

小姨本意是想帮助查理斯先生,结果查理斯先生却大大帮助了她。老人把自己的时间当做礼物,把父亲般的爱赠送给了需要人关心的小姨,从而使小姨从丧父之痛和生活苦闷中走了出来。这恰好印证了那两句话: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不错的叙事散文(得分:内容 20分+表达 18分+发展 18分= 56分)。这位考生立意准确,选材典型,通过一则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故事,深刻表现了“歌颂爱心,赞美帮助”的主题。表达思路清晰,行文简洁。明里看来,好像是小姨在帮助一位独自生活且行动不便的老人;暗里看去,实则是善良的老人装病帮助走出生活困境。考生娓娓道来,曲径通幽,使作文有趣耐读。结尾部分,有感而发,既紧扣题旨,水到渠成,又颇具点睛显志之功效。此文结构可谓新巧。

【小试身手】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并尝试采用“波澜起伏式”结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

请以“做自己的主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改编自 2004年高考全国Ⅰ卷)

【写作导引】

材料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面对各种说法,我是相信别人的话呢,还是相信自己呢?故事的波澜恰恰就在这里兴起,矛盾心理及思想的陡然转变过程是这篇作文的重头戏。其实以“做自己的主人”为题,作文立意已经确定。值得注意的是,表述时不能太绝对,而要力求客观、周密。也就是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盘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盘否定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