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有许多与中秋节有关的对联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两联写得清新可读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 1459— 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 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数字入联不仅使对联结构变得巧妙,为对联添色不少,有时也增加了对联的难度
据说明朝中叶,江西九江有一船夫,见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坐在他的船里,就道出一个上联给这位状元去对这位状元冥思苦想,还是对不出以后也无人对出,成了绝对时过几百年,直到解放后的 1959年,佛山一工人用轮船装运木料“九里香”(一种名贵香樟木),触发灵感,对出下联.
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工人的下联是: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南阳诸葛武候的祠堂里有一副对联: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副对联不仅概述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且用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个数字和“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十个字,真是意义深远,结构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