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但速度较慢,不易察觉。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能立即有氧气迅速放出。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能加速该反应的发生。

2.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药匙(或纸槽)、木条等。
实验药品: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等。
3.实验操作:
⑴在试管中加入约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较长的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准确地说,是放出氧气速度慢。)如图 1。

⑵ 将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在酒精灯上微加热一会,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说明加热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也说明,过氧化氢本身可以分解,以此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如图 2。

⑶另取一支试管,在其中加入约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不复燃后,立即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如图 3。

4.实验结果:
该实验先由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放出氧气(准确地说,是放出氧气速率低,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再由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本身能放出氧气,再从常温下加二氧化锰,有氧气快速放出说明二氧化锰能加速该反应,是该反应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