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常见题型考点

1. 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有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1)方案 1

请问: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要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必须测量的数据是:碳酸钡的质量和( );

②若过滤所得固体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量,测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低”或“不变”)。

2)方案 2:通过测定样品和足量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测得各物质的质量( g):样品质量为 a,所用硫酸溶液质量为 b,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为 c,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用 abc表示)。

【解题思路】操作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使之成为溶液,可知该操作为溶解,方案 1是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通过测定碳酸钡的质量确定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得氯化钠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因此必须知道样品的质量,若实验过程中沉淀没有洗涤,碳酸钡表面上会附着一些溶液,干燥后有溶液中的溶质附着,使碳酸钡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偏大,即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方案 2是利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前样品质量与硫酸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剩余溶液的质量之和,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 bcg

【答案】

1)①溶解;样品质量;②偏低

2a+ 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能力,本题难点是方案 1中沉淀不洗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后,表面上附有一些溶液,干燥后溶剂蒸发,但溶质残留在沉淀表面,被当成沉淀计算,使结果偏小,本题难度中等。

2.有等质量的 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 ArA)< ArB),将 A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硫酸中, B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 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氢气的速率 AB

B.反应后 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 B的质量一定小于 A的质量

【解题思路】从图像中曲线可知,A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B与酸快,由于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根据反应实质: M(金属)+ 2 H+= M 2++ H 2↑,可知

1)不同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不同;

2)相同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多,或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相对原子质量较多的金属更多;

3)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参加反应的氢离子一样。

根据( 1)、( 2)可知,图示反应中可能两种金属都过量,也可能只是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 A过量,即 B不正确,根据( 3)可知,参加反应的氢离子相同,由于盐酸和硫酸中的氢元素在水溶液中都能全部离解成氢离子,且一个氯化氢分子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一个氢离子,一个硫酸分子在溶液中可以离解出二个氢离子,所以等溶质质量的两种酸中,盐酸所含氢离子更多,说明参加反应的 H 2 SO 4质量更大, C正确,根据( 2)可判断消耗 A的质量较 B的质量小, D不正确。

【答案】 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与酸的反应,本题难在两点:一是用图像表示有关信息,二是参加反应的酸是质量分数相同、但溶质不同的酸。本题关键是从 M(金属)+ 2 H+= M 2++ H 2↑入手分析,本题难度较大。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以除去 NaCl溶液中的少量 Na 2 SO 4

B.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以除去盐酸溶液中的少量 CaCl 2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 2中混有的少量 CO

D.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

【解题思路】用氢氧化钡除去氯化钠中的硫酸钠会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钠,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除去盐酸中的氯化钙,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太小,不能用点燃方法除去,同时点燃时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可与碱溶液反应,可用氢氧化钠等碱 溶液吸收。

【答案】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分离与提纯。关键是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分离与提纯的原则,本题易误选 C,本题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