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二)

8.记叙文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

⑴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的种类:明喻、暗喻、借喻。

⑵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突出特点是将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⑶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⑷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⑸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⑹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或突出所写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⑺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等形式。

9.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伏笔、照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侧面烘托、衬托、铺垫、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设置悬念等。

⑴对比。文章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放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就是对比手法。对比手法能使事物形象更鲜明,读者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能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能更加充分地抒发感情。

⑵伏笔、照应。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进行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相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相照应、反复照应等。通过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⑶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⑷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或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抱负和志向的写作手法。

⑸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当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时,先是否定或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待深入挖掘人物、事物的特点及内在意义后,才给予肯定、褒扬的一种写作手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当然还可以先扬后抑。

⑹象征。象征是把特定的人物或抽象的思想感情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暗示出来,使之形象化,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文章往往会通过象征意义点明文章的主题。

⑺侧面烘托。侧面烘托也可称为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出人物或事物的性格、品行和特征,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的一种表现手法。

⑻衬托。衬托是以一些次要、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表现手法。衬托常与对比一起使用。用类似事物做陪衬叫正衬,用有差别的、相反的事物做陪衬叫反衬。衬托的方法主要有: A、用其他事物人物突出主要人物;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⑼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进行重点描写。

⑽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的方法。往往得在一种意境中同时描写动态与静态,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⑾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一种表现手法。

⑿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一种写作手法。文章通过巧设悬念,可以使情节出现波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