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模式
句模式
段模式
系统设置
更多按钮
网址切换
保存状态
用户反馈
页面收藏
-AA+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题(三)

1.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 BaCO 3BaSiO 3BaSO 3Ba( FeO 2) 2等]。某主要生产 BaCl 2BaCO 3BaSO 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 Ba( NO 3) 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 1)酸溶后溶液的 pH1Ba( FeO 2) 2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 70℃,且不使用浓硝酸,原因是____________。

(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 X为________(填化学式);中和 I使溶液中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小(中和 I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 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a( FeO 2) 28 HNO 3= Ba( NO 3) 22 Fe( NO 3) 34 H 2 O

( 2)防止反应速率过快 浓 HNO 3易挥发、分解(凡合理答案均可)

( 3) BaCO 3Fe 3H

( 4)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凡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 Ba( FeO 2) 2Fe元素是+ 3价,故 Ba( FeO 2) 2与硝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Ba( FeO 2) 28 HNO 3= Ba( NO 3) 22 Fe( NO 3) 34 H 2 O

( 2)酸溶时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 70℃,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太快;不使用浓硝酸,是因为浓 HNO 3不稳定,易分解,易挥发。

( 3)加入 X调节溶液的 pH45,则 X应能消耗 H,结合工厂主要生产 BaCl 2BaCO 3BaSO 4的实际情况,可选用 BaCO 3中和后溶液中 H浓度减小, pH45时, Fe 3也完全沉淀,故 Fe 3浓度也减小。

( 4)洗涤废渣是为了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2.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氧化成 NO 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 3 mol/ 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反应,能与 NO 2反应。

2 NO 22 NaOH= NaNO 3NaNO 2H 2 O

(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

(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1) 3 mol/ 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 2)通入 CO 2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 3) Cu4 HNO 3(浓)= Cu( NO 3) 22 NO 2↑+ 2 H 2 O

( 4)将 NO 2转化为 NO 3 NO 2H 2 O= 2 HNO 3NO

(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 6) acd

解析:装置①为 Cu和浓 HNO 3反应制取 NO 2的发生装置,因要检验浓、稀 HNO 3的氧化性强弱,依题中信息知⑥是用碱液 (NaOH)吸收 NO 2,则④为浓 HNO 3,⑤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为 NO则③中为稀 HNO 3,②中为 H 2 O,发生了 3 NO 2H 2 O= 2 HNO 3NO,又因 NO极易被空气中的 O 2氧化而生成红棕色的 NO 2,因此整个装置中不能有空气。第( 6)问中, a加热,则溶解气体会逸出从而检验乙同学说法, c项中通入 N 2,使溶解的 NO 2N 2排出,看是否颜色发生变化, c项正确,同样 d项中向蓝色 Cu( NO 3) 2溶液中通入 NO 2观察是否变绿色也正确。 b项中稀释时造成 Cu( NO 3) 2的浓度变化,又可与 NO 2反应除去 NO 2,受何影响不易判断。